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
2769
2021-01-31
一、明确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和内容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时代高职院校肩负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有奋斗精神,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有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为主要特征的理念信念、政治觉悟、思想品格、道德品质。

  二、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途径和方法



  (一)坚持正确导向,做好三全育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具体情况,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育人体系。做好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以文明修身活动为基础,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创新工作方法,任课教师主动挑起"思政担";牢固树立全课程、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理念,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二)抓关键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坚持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利用多元化教学载体,统筹教学资源,从而实现课内外、线上下、校内外结合条件下教学活动、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的互动融通,着重通过教学载体和教学空间的创新融合突出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指导性、师生互动性、课程实践性和教学探究性。重构教学过程和秩序,实现学生多渠道自主学习→教师定向引导→师生一体化实践。

  (三)传承、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文化

  教师要遵行教师的职业情操,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学生从专业角度去认识未来的职业,逐步培养精巧、精准、精湛的职业素养。通过文化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并成为文化品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工匠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融入到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环境中,并时刻警示师生;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明确教师、学生群体贯彻工匠精神的具体标准与指标;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匠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层面,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素养养成全过程,把企业职业文化与专业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育人

  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这为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确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管理首先要守好阵地、把握航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要守则善治、创新服务,要将道德引领、守法守则有效结合,创新管理手段,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道德的自律。三要虚实结合、齐抓共管,校园管理必须立足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既要接地气又要讲人情,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既严格落实制度管人、又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既严明校风校纪、又以理服人。

  (五)推动文化育人

  2014年,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人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现实表征,这也是教育自觉与教育自信的现实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造、文化积累的历史性成果;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时刻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心,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坚定信心,是我们更加从容自信地推进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突出"高职特质",使之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及"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实践技能教学理念形成辉映,是更加理性务实地推进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核心所在。

  (六)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理解、职业规划的形成。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落实辅导员建设相关要求,完善队伍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辅导员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教育的良好机制。要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导向,以及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和把控,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积极应对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要结合高职院校特色,打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品牌,通过挖掘优秀辅导员典型案例,展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精神风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榜样示范的带动作用,引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七)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培育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辅导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档案,科学制定心理健康评分标准,明确学生心理发展状态。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开发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拓展心理教育平台,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辅导,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其他内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建设思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心理素养。

  (八)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按照国家倡导的"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坚持协同推进,以创业学院为平台集聚校内外创业资源,形成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建立创业导师制,分层次教学,实施市场化运行管理与绩效评价考核;以深化创新创业管理改革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方向和新途径,整合区域创新创业资源。以校内创客空间、创业园、创新创业实验室与校外校企、校校、校地、国际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并形成"人人关心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实践创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三、创新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和评价

  (一)打造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协调机制

  高职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加强学校、企业、家庭的德育合力建设,加强德育阵地的合力建设,强化施教主体的合力作用,创新德育载体的合力交互,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具有合力效应的高职德育体系协调机制,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创新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从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着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发挥德育评价对于加强与改善高职德育工作的应有作用。建立规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德育评价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坚持德育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多作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三是根据德育评价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评价指标。四是使用德育评价体系要把握好评价与信息反馈的时间安排。五是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一般采用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办法,引导教师不断自我剖析、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评价职能。




编辑:宣传部
审核:宣传部